2022年,受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影响,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一直呈负增长态势。全年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9678.8万元,同比下降19.7%。
一、运行情况
(一)仓储、物流业。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1048万元,同比下降5.38%。
(二)货运代理业。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136.9万元,同比下降48.51%。
(三)商务服务业。营业收入累计完成4665万元,同比下降35.12%。
(四)专业技术业。营业收入累计完成2828.8万元,同比下降17.57%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与困难
(一)产业结构层次偏低。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产业层次较低、结构单一,传统型的物流业、商务服务等行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;专业技术服务、软件和信息技术、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企业发展相对滞后。整体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等风险能力较弱,竞争力不强。
(二)申报入统困难。一是门槛高。自2020年以来,国家调整了入库纳统制度,要求只有营业收入达到相应的标准,才可以入库纳统。二是新增规上企业少。我市大部分新增企业刚起步,筹备建设时间长,新增企业达不到入库纳统标准。
三、对策建议
(一)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营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。行业主管部门要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为企业搞好服务,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助企纾困。
(二)强化质量控制,应统尽统。及时掌握新注册、新开业企业运行情况,对达到入库纳统条件的企业认真梳理,争取在规定时间内申报入库,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。